网上有关“我国光纤技术演进与发展的几个阶段”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我国光纤技术演进与发展的几个阶段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光纤通信一直都是我国信息传送的最主要手段,自70年代以来,光纤通信技术在我国得到长足的发展。虽然历经“光通信的冬天”,却没有影响其大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综述我国光纤通信(包括相关的系统设备、光纤光缆和光器件技术)在核心网、城域网和接入网中的应用和研究现状以及下一步的发展。
1、前言
迄今,我国已敷设光缆的总长度超过了4.05×106 km,约7.582×107芯公里。而微波线路长度仅为2×105 km,且传输容量远低于光缆线路,可见我国信息容量的90%以上是通过光缆线路传送的,光纤通信是我国信息传送的主要手段。我国的光纤通信技术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的,30多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在我国的光纤通信设备和系统,不仅可以满足国内网络建设的需要。而且已经大量服务于国际通信网络,光通信成为和国际应用水平差距最小的高科技领域之一。
2、核心网光通信技术
随着社会对信息需求的日益增长,我国核心传输网发展很快。从制式上讲,从1995年以前的以PDH为主,发展到目前SDH占绝对优势。从光波模式上讲,多模传送推出没有多久就被单模整个替代了。从通道上讲,从起初的单通道系统为主发展为现在的多通道即DWDM系统为主。从速率上讲,经历了从34 Mbit/s、140 Mbit/s、565 Mbit/s到622 Mbit/s、2.5 Gbit/s的升级过程,目前长途网逐步演变为以10 Gbit/s为基础的DWDM系统占主导地位。从网络结构上讲,从简单的点到点链形系统发展为环形结构,再进一步演变为格形网,现在我国的主干光缆网络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八纵八横”了,而是一张覆盖全国,包括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在内的、比较完善的网状网了。此外,像同步网和管理网这类支撑网络也已经相对到位。但是整个通信网络又正处在一个转型期,面临由电路型网络向分组型网络的演变,当前网络向下一代网络的演变,固定网和移动网的融合,电信网、计算机网和广电网的融合等。对传送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传送网的本身也面临进一步向超高速、超大容量、超长距离和智能化的发展,传输功能和交换功能的结合,电层网络向光层网络的发展等。
1880-AlexandraGrahamBell发明光束通话传输光纤。
1960-电射及光纤之发明。
1960-玻璃纤维的传输损耗大于1000dB/km,其他材料包括光圈波导、气体透镜波导、空心金属波导管等。
1966-七月,英籍、华裔学者高锟博士(K.C.Kao)在PIEE 杂志上发表论文《光频率的介质纤维表面波导》,从理论上分析证明了用光纤作为传输媒体以实现光通信的可能性,并预言了制造通信用的超低耗光纤的可能性。
1970-美国康宁公司三名科研人员马瑞尔、卡普隆、凯克用改进型化学相沉积法(MCVD 法)成功研制成传输损耗只有20dB/km的低损耗石英光纤。
1970-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只在室温下连续波工作的砷化镓铝半导体激光器。
1972-传输损耗降低至4dB/km。
1973-我国邮电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开始研究光纤通信。
1974-美国贝尔研究所发明了低损耗光纤制作法――CVD法(汽相沉积法),使光纤传输损耗降低到1.1dB/km。
1976-美国在亚特兰大的贝尔实验室地下管道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光纤通信系统的试验线路。
采用一条拥有144个光纤的光缆以44.736Mbps的速率传输信号,中继距离为10 km。
采用的是多模光纤,光源用的是发光管LED,波长是0.85微米的红外光。
1976-传输损耗降低至0.5dB/km。
1977-贝尔研究所和日本电报电话公司几乎同时研制成功寿命达100万小时(实用中10年左右)的半导体激光器。
1977-世界上第一条光纤通信系统在美国芝加哥市投入商用,速率为45Mb/s。
1977-首次实际安装电话光纤网路。
1978-FORT在法国首次安装其生产之光纤电。
1979-赵梓森拉制出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根实用光纤,被誉为“中国光纤之父”。
1979-传输损耗降低至0.2dB/km。
1980-多模光纤通信系统商用化(140Mb/s),并着手单模光纤通信系统的现场试验工作。
1982-我国邮电部重点科研工程“.八二工程”在武汉开通。
1990-单模光纤通信系统进入商用化阶段(565Mb/s),并着手进行零色散移位光纤和波分复用及相干通信的现场试验,而且陆续制定数字同步体系(SDH)的技术标准。
1990-传输损耗降低至0.14dB/km,已经接近石英光纤的理论衰耗极限值0.1dB/km。
1990-区域网络及其他短距离传输应用之光纤。
1992-贝尔实验室与日本合作伙伴成功地试验了可以无错误传输9000公里的光放大器,其最初速率为5Gbps,随后增加到10Gbps。
1993-SDH产品开始商用化(622Mb/s 以下)。
1995-2.5Gb/s 的SDH产品进入商用化阶段。
1996-10Gb/s 的SDH产品进入商用化阶段。
1997-采用波分复用技术(WDM)的20Gb/s 和40Gb/s 的SDH产品试验取得重大突破。
1999-中国生产的8×2.5Gb/sWDM系统首次在青岛至大连开通,沈阳至大连的32×2.5Gb/sWDM光纤通信系统开通。
2000-到屋边光纤=>到桌边光纤。
2005-3.2Tbps超大容量的光纤通信系统在上海至杭州开通。
2005 FTTH(Fiber To The Home)光纤直接到家庭。
2012年,中国的光纤产能已达到1亿2千万芯公里,预计到2013年将达到1亿8千万芯公里。
关于“我国光纤技术演进与发展的几个阶段”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雅驰号的签约作者“凝风”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我国光纤技术演进与发展的几个阶段”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我国光纤技术演进与发展的几个阶段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
文章不错《我国光纤技术演进与发展的几个阶段》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