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自杀的几位作家分别是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自杀的几位作家分别是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海明威、川端康成。
1、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奥克帕克,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1954年的《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
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用猎枪自杀身亡。
2、川端康成(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1899-1972),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突然采取口含煤气管的自杀方式离开了人世。
扩展资料:
获奖作品:
1、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该作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尽管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是悲剧性的,但他身上却有着尼采“超人”的品质,泰然自若地接受失败,沉着勇敢地面对死亡,这些“硬汉子”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即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
2、川端康成的《千只鹤》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说,作品发表于1952年,主要讲述的是一段涉及两代人的畸恋故事,表现了爱与道德的冲突,同时对日式风物与心理的刻画也十分细腻,“字里行间仿佛有洁白的千只鹤在晚霞中翩翩飞舞。”
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千只鹤》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而且从多方面反映了作家创作的独特风格。同时,《千只鹤》也是一部十分复杂、非常容易引起歧义的小说。
百度百科-海明威
百度百科-川端康成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The Second World War),别名《从战争到战争》、《不需要的战争》,是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之后著作的六部书。
该书是丘吉尔在二次大战刚结束,被英国人民以选票请下台后,花费六年时间完成的旷世巨作,洋洋洒洒360万字,收录大量政府文件、会议记录、来往函电、个人保存资料,以及200多幅珍贵史料,卷帙繁浩,气势磅礴。
全书记述30年代初期一直到二战结束后,当代重大国际事件和进程,极具史料价值。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是丘吉尔的代表作,195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获奖作品。也正是因为此,丘吉尔才能够得以列入20世纪世界文学精英的行列,饱醇莎翁和狄更斯般的荣耀。
扩展资料:
以丘吉尔亲身经历写成的这部回忆录,记述从20世纪30年代初期到“二战”结束这一时期的重大国际事件和大战进程,其中主要叙述了英国在战争中的政治和军事活动。
丘吉尔的智慧在于,他在整个西欧绥靖之风弥漫时,看出了希特勒的侵略野心并大声疾呼。回忆录的第一卷同其他各卷不同,时间跨度20余年,虽然是从“一战”结束说起,但都围绕着为什么会爆发又一次世界大战这一主题。
正是因为有对“一战”的切身了解和对战后国际局势的独到分析,他对战争的预判远比当时以内维尔·张伯伦为首相的英国政府高明。
丘吉尔向英国政府和民众一遍又一遍地剖析希特勒的和平言辞不能相信、战争就要到来,可应者寥寥。不到一年,枪炮声就惊醒了和平的梦。
全书的二至五卷记述战争的过程。第二、三卷的时间段是从法国沦陷到1941年底,时间虽短,却是英国最艰难的时期,其单独坚守、历尽艰辛,直到苏联和美国参战。
丘吉尔引用诗人克拉夫的诗句象征全世界正义力量的汇聚:“当那疲乏无力的浪花向岸边空自冲击,仿佛是寸步难进的时候,远远地,通过小河小湾的流灌,已静静地汇成一片汪洋。”
第四、五卷记述珍珠港事件后到诺曼底登陆前,是盟军从转折走向胜利的历程。然而,走向胜利也远非一帆风顺,用丘吉尔的话说,经常是生死攸关、危机四伏,还有极端难熬的等待,中途岛、阿拉曼、西西里都是苦战,考验着智慧、力量和坚韧。
在第六卷中,丘吉尔更多地写到英美和苏联之间的战略分歧及对战后的影响。从德黑兰到雅尔塔,三巨头都相当坦诚,既讨论战争方针,也议论战后如何维持和平。自视甚高的丘吉尔也不敢妄测未来,只是希望英美“同俄国和睦相处,并保持一种友好的均势”。
丘吉尔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贡献永存史册,他的回忆录也为后人研究历史,探索人类的战争与和平奉献了智慧和思想。
百度百科——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百度百科——诺贝尔文学奖
一、原因:
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2 was awarded to Mo Yan "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
致辞说:“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的创作世界之中使人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的作品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二、简介:
莫言,男,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 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
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莫言凭借小说《蛙》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关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自杀的几位作家分别是谁?”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雅驰号的签约作者“通胜超”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自杀的几位作家分别是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自杀的几位作家分别是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
文章不错《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自杀的几位作家分别是谁?》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