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怎么生火-

网上有关“古代人怎么生火?”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古代人怎么生火?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古人一般采用阳燧和打火石来生火。

在春秋战国乃至更早时期,中国人其实就已经用上“打火机”了,而且古人这种打火机的原理还是光学原理,这种神秘而又神奇的点火工具叫阳燧,这东西在古书上早就有记载,比如在《周礼注》中就写:“阳燧取火、鉴镜取水,莽草熏鱼....”。

这里面提到的阳燧就是一种取火工具,还不只是一处有记载,《考工记》写:“今司宰有阳燧,形如圆镜,以取明火”。但光是有记载我们很难知道阳燧到底长什么样,所幸,在河南陕县就出土了一件阳燧,如今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这件阳燧是一个圆盘形,中间是个内凹的铜镜,我们小时候用过放大镜点火,不过古代的阳燧使用的原理可和放大镜不一样,它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原理,古人在铜盘中间弄出一个凹面,再把里面给磨光,这样光在反射的时候能够聚焦在一个点上。

这个点如果射在易燃物上,就可以很快点着火了,但这种高级货一般都是王公贵族才有资格用,而且使用条件比较苛刻,必须是大太阳天,如果仅仅依靠这个生火,可能阴天就没法做饭了,所以古人把它弄成装饰品,太阳大的时候可以生生火,阴天还可以是家里的装饰品,一举两得。

民间普遍生火的工具还是石燧以及钻木取火,其实这两种生火方式人类已经使用了上万年了,所以古代普遍用这两种方式也很正常,但是这两种取火方式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不容易找到易燃物。

生火是一件每天都要干的事,如果每次生火都要找易燃物而浪费大半天的时间,这实在是不值得,于是为了方便起见,古人就在易燃物这上面费了很大功夫。

在明朝《南村辍耕录》中记载了古人是如何制作点火用的易燃物:“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枇蚧仆磕酒顶分许,名曰发烛,又曰粹儿。盖以发火及代灯烛用也。史载周建德六年,齐后妃贫者以发烛为业”,这其实就是最原始的火柴。

古人把松木(松木有油脂易燃)削成薄如纸的薄片,“枇蚧”是一种小虫,它的翅膀上含有蜡,很容易燃烧,古人把松木和枇蚧的翅膀制成火烛,当要使用的时候用石燧点一下,再吹几口气,就可以把火花转换成火苗,就可以用来点火了。

北周武帝建德六年的时候,北齐被灭,王室被灭之后,那些妃子就四处逃散,这些妃子养尊处优习惯了,根本没有能力在社会上存活,于是她们就依靠制造火烛为生,《南村辍耕录》的作者陶宗仪也是厉害。

他一个元末的文人,竟然能够考察到北齐后宫妃子们的事迹,不得不说他是一个好奇心很重的文人啊,他虽然留下了很多文献,可却终身没能谋得一官半职,只能说可能他的研究方向不符合主流价值观。

在这段记载里,陶宗仪很详细地记载了这些妃子们的生活,并说“发烛即今之取灯,利亦微矣”,陶宗仪当时认为,北齐妃子所做的发烛就是明代的取灯,利甚微,不过在北周时期,这可不一定,毕竟相隔太久,不过能赚到的钱也肯定不会太多。

“发烛”发展到明代就已经很成熟了,在市场上普通百姓都可以买到这种简易火柴,也就是明朝人说的“取灯”,要使用的时候用石燧打出一点火花,生火就快很多了,然而光是这种简易火柴的普及,中国人就花了上千年,可见在古代,我们的文明发展得十分缓慢。

可这种火柴还是太麻烦了,毕竟想要把石燧的火花弄到火烛上,也不是一件易事,所以在明朝时就有人发明出了更加便捷的火柴,当时火药和硫磺已经普及,有人就把细小的松木条浸泡在硫磺里,晒干之后做成火寸条来售卖,这和现在的火柴已经非常相似了。

只要有一点火花,这种火寸条就能快速点燃,并且冒出明火,但是非常可惜,这种火寸条并没有得到朝廷的重视,很快就消亡在历史当中,后来西方人也是发现了这一秘密,用硫磺制成简易火柴,到了18世纪末,西方人在上面涂抹了黄磷,只要一摩擦就能生火,至此,火柴诞生,人类的生火文明又前进了一步。

扩展资料:

火折子的历史:

火折子是古代很了不起的发明。在南北朝的时候,有一位宫女发明了它,后来经过不断的完善,就变成了我们经常在电视剧里面看到的火折子。火折子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它是由纸卷制作而成。

人们将纸卷紧紧的卷在一起,然后点燃,点燃之后又马上将其吹灭,只保留中间那点红红的火芯,再用盖子盖上。等到晚上需要的时候,便把盖子打开晃一晃或者吹一吹,火折子便点燃了。

其中的原理是这样的:人们在制作的火折子的时候,故意先将其点燃在吹熄,就是要在火折子里面保存火种,吹熄之后的火折子其实一直都在燃烧,只不过因为氧气很少燃烧非常缓慢。

等到了使用的时候,将盖子揭开,往里面猛烈吹气,随着氧气的大量进入,火折子便猛烈燃烧起来,于是火便出来了!从火折子这项发明可以看出,古人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火折子因为体积小,便于携带,很受大众的喜爱,尤其是夜晚外出,火折子基本是人手一个。在军队里,火折子也是必配之物。因为军队行进的地方往往都是人烟罕至,有了火折子,到哪都能吃到热乎乎的饭菜。

后来马可波罗来到中国,看到火折子,也是啧啧称奇,后来还特地将其带回欧洲,大大促进了欧洲“洋火”的发展。而这项发明在中国一直沿用了一千多年,随着西洋火柴进入中国,才慢慢淡出人们视线。

凤凰网-古代没火柴打火机 混江湖的大侠们为啥随时能生火?

火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有了火,人们才可以做饭炒菜烧火。只是火柴是清朝末期才传入到中国的,那么在这之前人们是怎么生火的呢?其实,我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了生火的工具?石火,清朝又有了火镰,但是由于它们没有火柴简单实用,所以它们在火柴出现之后就慢慢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石火的出现,让生火变得简单。在早期社会,人们是通过钻木取火生火,然后专门派一个人看着火,不让火熄灭。不过这样做就十分不方便了,也浪费柴火。到了魏晋南北时期,出现了石火。石火通过铁器敲击石头发出火星,然后在火星下面放易燃的艾或者是使用硝水制作的火绒,当火星落在它们上面,就会起火,再用易燃物取火。这样就完成了取火,古人就是这样生火做饭做菜的。

清朝时期,火镰成为了最方便的取火工具。火镰比石火更加方便,它由火石、火绒和火钢三部分组成,由于形状像镰刀,所以人们又把它称为?火镰?。需要用火的时候,取一点火绒放在石头上面,然后用铁刃撞击就可以起火。它简化了取火的工序,所以在老百姓中非常流行,一直到新中国建国初期,在一起偏僻的农村都还使用火镰取火。

除了以上主流的取火方式,在民间也还有其他的取火方式,比如阳光取火,硫磺取火,但是由于这些方式有着这样那样的弊端,没能够普及起来。到了清朝末期,火柴传入我国,人们发现火柴取火更加方便,价格也便宜,于是就都采用了火柴取火。

关于“古代人怎么生火?”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9)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剧子冉的头像
    剧子冉 2025年09月08日

    我是雅驰号的签约作者“剧子冉”

  • 剧子冉
    剧子冉 2025年09月08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古代人怎么生火?”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古代人怎么生火?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古人一般采用阳燧和...

  • 剧子冉
    用户090810 2025年09月08日

    文章不错《古代人怎么生火-》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雅驰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